解释 农村老话说到,眉上一根长,能抵万担粮,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
在农村,我们经常可以听老人讲到很多关于人的面相的一些老话,这些老话有的人非常的信奉,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今天为2021-02-22
我国是人情社会,特别看重人情往来,遇到别人身处逆境时出手相助,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。
但是,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去帮助的。有些人真的帮不得,这世上好人不少,但免不了会遇到“东郭先生与狼”“农夫与蛇”的故事。
老话讲得好,“救急不救穷”,这是为什么呢?
古时候有个富户人家,家主乐善好施,每每看到谁家缺衣少食,都会接济一下。久而久之,这家的名头传了出去,乡中人都称他家是“积德行善”的大好人家。一日,有三个乞丐流浪至此,听说这家富户的名头之后,上门乞讨,请求救助。
家主见他们衣衫褴褛,面色黄瘦,身上脏污不堪,便让家里人取出几套干净衣物,让他们洗了澡之后换上,又施舍了一些银钱柴米。三个乞丐千恩万谢地出门了,之后,三人在乡间的破庙里住了下来,每日烧火做饭,柴米尽了,就再次上门讨要。
富户每次都会施以援手,久而久之,乞丐养成习惯,赖在当地不走了。终于有一日,家主觉得不妥,乞丐上门时,只给了少量的粮米,打发他们到别处去,不料,三个乞丐却在门前撒泼打滚,大闹起来:“说是行善积德,怎不肯与我粮米!”
家主见此情景,痛定思痛,从今以后立下规矩,告诫家人“救急不救穷”。
常言道,世事难料,风云莫测。谁都有一时半会急于用钱的时刻,也许是生意上资金一时周转不来,也许是家里突然有人身患重病……遇到这些急需用钱的情况,无论出于感情或是道义,我们都应该伸出援手,帮助他们度过难关。
人生无常,谁也不敢保证谁的一辈子就能顺风顺水的度过,难保有一天我们也可能遇到类似的情况。到那时候,我们也肯定希望有人能拉自己一把。所以,将心比心,遇人急难时,力所能及的事能帮就帮。
但对于一直贫穷的人,绝对不能心存同情,否则他们会像吸血的蛀虫一样一直缠着你不放。
贫穷的人之所以一直贫穷,根源大多在他自己身上。俗话说,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。很多人之所有贫穷,原因就在于好吃懒做,贪图享受,不肯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,这种人帮了也是白帮。
而且,对于一直贫穷的人,你的帮助只是杯水车薪,解决不了本质问题。你帮助他无异于在填一个无底洞,无论再多的帮助,最终也只是徒劳无功。
生活就是这么的现实!
那“救急不救穷”的上一句是什么呢?就是“借三不借二”。这说法更加直接犀利,三种人能借,两种人不能借。那都是哪种人呢?
这第一种能借的,就是人家借钱是为了家中孩子读书所需,这时候借钱,是做善事,也是为国着想。在古代,许多贫寒人家的子孙要读书出人头地,就要靠救济。
第二种可借的,是人家里有了红白喜事,一时短缺银钱时,可以出借。这被古人视作积德之事,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小时候贫穷,父亲死后既没有钱、也没有坟地下葬,邻居刘继祖伸出援手,帮他葬父,朱元璋成为皇帝,刘继祖得到厚待,死后还被朱元璋追赐为义惠侯。
第三种可借的,是当人家生病,需要钱财治病救命时,可以出借。正所谓“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”,修德行善,无论古代还是现代,都是利己利人的好事。
而不能借的呢?
第一种是借钱不用于正道,譬如拿去吃喝嫖赌,甚至做违法犯罪的事情。
第二种就是不能借给“有借无还”的人,也就是俗称的“老赖”。借钱不还的人,往往不把个人信用当回事,古代有季布“一诺千金”,如今能把承诺看得比黄金还重的,恐怕没有几个。
所以老祖宗这么说的原因,是劝我们行善之前,要考虑自己。
借三不借二,救急不救穷。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很适用,你是如何看待的呢?
相关文章
在农村,我们经常可以听老人讲到很多关于人的面相的一些老话,这些老话有的人非常的信奉,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今天为2021-02-22
一句话能够流传上千年,经得起时间的考验,足以证明这句话的真理性,在民间,便有着数不胜数的俗语,揭示出生活的真理2021-02-22
老话常说:“女大不中留”,它的下半句是啥?很多人都不知道!我国有上千年的历史,在漫长的历史中,每个王朝都给我们留2021-02-22
阿斗的江山的歇后语是白送。这个歇后语需要对阿斗有一定的了解,阿斗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,他的原名叫刘禅,是2021-02-22
我国古人曾经总结过许多老话,为了便于传诵,往往这些老话读起来都朗朗上口,比如说一个人不知道好歹,不知道谁对他2021-02-22
我有靠谱回答15个回答树德汉硕文化领域创作者03-13 11:33208赞踩欺山不欺水,欺人不欺帽,我的理解是:就算你能欺2021-02-22
有个网友说她女儿有一天从幼儿园回来开心地对她说:妈妈,我发现我是全班唯一的一个单眼皮女生,天哪,我真是太特别2021-02-22
农村老话多不胜数,但是能流传至今的,一定可谓之经典!但是,其中真正所表达的意思,以及放到现在来说,是否有它的道理2021-02-22